6月14日11时,北京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第115场例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
6月13日0—24时,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6例,阳性检测者1例。确诊病例中男性15例,女性21例;北京户籍8例,其他省户籍28例;现住丰台区30例,大兴区4例,房山区1例,西城区1例;在新发地市场工作者27例,曾直接或间接暴露于新发地市场者9例;通过主动就医发现11例,疫情溯源筛查主动发现25例。新增疫情爆发点指向新发地批发市场。
消息一出,熟悉的神经紧绷感再次出现。新发地市场切三文鱼的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,那么病毒从哪来,对农产品市场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?
01
病毒从哪来?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,目前还很难去断定批发市场的传染源到底是什么。比如,我们不能因为在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,就下结论说三文鱼就是传染源。
可能的情况:
1、可能是国内携带病毒的人接触到了案板,留下了病毒,这种可能在之后的处理中也较容易控制和解决。吴尊友提到,可能案板的主人就是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,他在讲话过程中飞沫落到了案板上;比如,可能前来采购的客人是新冠病毒感染者,他在案板前待的时间比较长,在与主人交流或砍价的讲话过程中,也可能造成案板被污染;比如,可能案板主人销售的其他物品是被污染的,带有新冠病毒,也可以污染案板。
2、可能是进口三文鱼【携带】了病毒,一种可能是三文鱼本身是传染源,但根据我们之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,这种不大可能是在水产海鲜中传播。另一种可能是捕捞、运输过程中被携带病毒的人污染了,目前海外疫情比中国严重,如果是这种可能,那么从疫情严重国家进口的物品就要格外注意了。吴尊友表示,正常自然界的鱼身体内是不会带冠状病毒的。但是鱼被捕捞之后,由于处理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,可能导致鱼的表面被污染,而污染的海产品被运到中国,中国工人处理过程中受到了感染,进而导致人与人的进一步传播。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测,需要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证实。
揭开真相,需要通过不同渠道搜集采样来验证,评估到底哪一种可能性更大。新发地批发市场人流大,销售的物品品种太多太复杂,不是在很短时间就能理得清楚的。只有把所有人流和物品都查清楚了,才有可能展现出全貌。
02
对市场影响几何?
新发地疫情与年初疫情发生背景并不相同,目前全国大局已定,正属果蔬等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,仅局部反复,并不会对农产品供应链造成较大影响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事件本身感染原因的挖掘与呈现,才是后续影响的导火线。1、引发消费心理冲击,线上消费逐渐成为常态。新发地疫情消息出来后,各电商平台成交和备货状况明显放大,可见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散。类如网约车、共享单车的出现,验证了消费者全新消费习惯的养成所带来的发展空间,此次疫情大大缩小了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和固化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“线上买菜”这种新消费习惯亮起了绿灯,这对食品市场来说意义深远。对农产品企业而言,继续拥抱“互联网+”,快速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促使更多实体店开拓线上途径,加深与生鲜电商、线上购物平台的合作,势必产生良好的发展效应。2、海产品、肉类等进口食品受影响,国内食品替代性消费增加。为保障食品安全,海关有可能会进一步从严检测,对进口检疫要求会有所加强,进口海鲜产品、肉类食品或有所放缓。而替代进口下降,国内海鲜产品、肉类食品消费需求或短期有所增加。国内畜禽产品价格将大概率出现增长,这也许会驱动下半年乳制品需求及价格的增长。3、为满足蛋白食品替代需求,牛奶、鸡蛋、豆腐等食品消费或短期有所增加。疫情的反复出现,会警醒消费者提升自身免疫力,加强营养摄入。鸡蛋、牛奶、鱼等作为优质蛋白食物,有利于促进免疫细胞修复,提高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。新发地疫情导致恐慌情绪,消费者可能会降低海鲜等蛋白产品的消费。为满足优质蛋白质需求,牛奶、鸡蛋等食品的消费则会有所增加。对乳企而言,在这个特殊时期,谁能敏锐地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变化,研发满足需求的健康乳品并持续创新,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,必将在市场中赢得先机。
4、加速强化国内农产品市场生鲜供应链,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进程。此次疫情反复,也给农产品市场提个醒,建立专属生鲜供应链,彻底打通“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”,实现人、财、物的全面实时监控。区别于传统市场在肉菜类供应上的“各自为政”,发挥整合优势,寻求稳定、安全的上游供应商,加强市场销售食品的抽样检查,实现从销售到餐桌,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可追溯、可查证,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。